找到相关内容1379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学九大要义

   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皆能成佛。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是,从有情现状来看,确有不同种性之分,也可理解为不同根基。有些慈悲心强盛,是菩萨根基;有些离心迫切,是声闻根基;也有些恶业极深,善根几乎湮没不见。虽然...没有相关储存,就无法调用讲课所需的信息积累。在座的同学们也是同样,若能听懂,是因为具有相关知识,若半懂不懂,则是因为阿赖耶识储存的信息量还不够。可见,阿赖耶识作用有两方面:一方面,收藏着无尽的生命经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3454279.html
  • 阿宗寺上师略传

    ,仁波切在父亲阿宗珠巴的指导下开始读写认字,学习《三十颂》、《四愿文》等入门知识,无论读写,一学就会。这时候,在仁波切幼小的心灵中已经萌生了真实的离心和大慈悲心。   十三岁那年,噶妥司徒仁波切...、珊瑚、护身佛盒等首饰。今天,这种装束只有在卫地妇女们中间才能看到。   阿宗˙珠巴仁波切有发掘甚深伏藏密法的法权。他住世期间,发掘了以《光明金刚密藏》、《心修多杰佐罗》、《金刚手》等为代表的许多...

    于凌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5154462.html
  • 先秦儒家与原始佛教基本思想的差异

    气氛的影响,离心十分强烈,大都由否定面立论﹔儒教虽乾坤并建,但进君子而退小人,崇阳道而黜阴道,大都由肯定面入手。此为儒释二家立论根本不同处。 儒家所强调的乐,很少是指生理感官的快乐,以颜回而言,...「空」恰与老庄谈「无」相应,佛学于是才登上士林,当时高僧与名士并称。南北朝时佛教界高僧大德辈出,西来有鸠摩罗什、佛陀跋多罗等,本土有道生、慧远等,无不德学优异,为一代人望所归。此时经典大量译,义理渐...

    陈郁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1254587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究3

    学修佛法首先要认准目标,这个目标就是菩提。认准目标之后,还要进一步发菩提心。发心非常重要,学佛的整个过程都不能离开发心。发心决定学佛的目标,决定学佛的成就。假如发出离心,根据离心去修行,将来就会成就...三宝的认识和信仰。  “嫉结能障利养恭敬等遍知,由此不见彼过失故。”第八种是嫉结。嫉结即嫉妒,能障碍利养恭敬。利养包括衣服、饮食、卧具等生活中的种种利益。作为家人本来不能贪著利养,但因为嫉妒的关系,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0456499.html
  • 常与无常——《物不迁论》及相关问题的再探讨

    的事件,加深世事无常、人生易逝的说教效果,以使沉迷于日常事物与俗世价值中的凡俗众生警醒,反思当下存在状态的无意义,发起离心,追求究竟解脱。正如本论所说“导俗有流动之说”,无常易逝之说在化导俗人上有...版本。  陈林《老庄玄学、小乘实有还是大乘真空——僧肇辨析》[1]一文总结学者对本论的定位有三种,第一种认为本论讨论动静问题承续玄学而来,故未玄学之窠臼,实质为玄学作品之一种;第二种认为本论所说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43156932.html
  • 人生指南《显密圆通是法王正道,法界梵音》(4)

    如下阶梯:第一生起离心。第二生发菩提心。第三领悟缘起正见。第四进行四级灌顶,受持密承誓言和三昧耶戒。第五,修持生起次第,把凡夫的我慢转变成佛慢。调服第七意识成为一切平等智,并消除显现为世俗的执著。第六...数年前,唯阅密宗仪轨,也偿轻致疑议,以后阅《大日经疏》,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,因痛自忏悔”。  古代北印度是佛教密宗昌盛的地方,密宗的传播者认为:人通过适当严格的修炼(这种修炼不在权威老师的监督下易危险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657059.html
  • 建兴佛教从完备的沙弥教育做起

    少欲、进退有度、三业严谨和调柔谦下,也唯有如此,他才能真正与“离心”相应。而有了离的清净念,才能在未来长期的修道生活中,面对境界的考验与冲击时,不迷惑、不颠倒。再者,有了调柔心,才能在漫长的修道...结果,不是效果不彰白费工夫,就是徒增知见稠林,增长我慢习气而已。这种教育宗旨的混淆,也正是长久以来,我们的学院式僧教育,为何在努力办理之后,仍一直不能培养,具足够传统标准之僧材的原因之一8。六、沙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3057063.html
  • 菩提达摩二入四行 大乘壁观禅法(上)

    壁观”失去了菩提心不正是失去了灵魂和实质吗?所以,当我们把这些本子这样对比一看,就可以看达摩禅甚至整个中国佛教衰微的轨迹了。佛教的衰微,不就是道心(小乘为离心,大乘为菩提心)的衰微吗?...达摩的禅法,还是得回到“二入四行”上来。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“二入四行”。为了分析之便,权且并列录二种版本,分为七段,以作对比(见下表)。分析的时候,...

    杨笑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3957191.html
  • 念佛三昧初探

    愈调愈接近、愈调愈清楚。虽然画出来的佛像与真正的佛有别,但却一定有部分共同点,还是能逐渐证得见佛陀。   修行没离心,光是用功是没用的,用功若只是为了保护自己,如此一来,修得愈好我执反而愈重。有些...中、一天二十四小时这样念佛,就跟阿弥陀佛相应。念到自己的八识田里,所以,老婆骂你的时候,「阿弥陀佛」,跟男朋友吵架「阿弥陀佛」,其至在睡觉、人家掐你脖子时,一掐就脱口念「阿弥陀佛」。什麼时候心中都是...

    洪启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3257250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‘止观法要’之抉择── 新世纪的新禅学刍议

    摩诃萨禅。[39]  原来菩萨同学声闻禅法,但不是与离心相应,而是与萨婆若心——菩提心——相应的。由于以利乐众生为优先的缘故,在其中展现了虽入禅而不为禅力所拘的方便力,这是菩萨不废止观基础,却又更...上,对大乘禅波罗 蜜思想,与智者大师之不同,究竟着眼于甚么观点。再者,印顺导师因比智者大师晚,其禅学的研究成果,更涵摄了瑜伽行派典籍的重要观点。[6] 探讨印顺导师禅学思想中源自瑜伽经论的部份,除了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257494.html